
南浔:取之南林、浔溪两村之名的首字。过去的南浔镇周围是大片的桑田,以养蚕,丝绸织造为业。那里几代相传的大户人家,大都是以此发家的。南浔所产的“辑里湖丝”驰名中外,也造就了南浔这个罕见的巨富之镇。并被誉为“耕桑之富,甲于浙右” 我们是从南浔的北面进入古镇的,因此首先看到的是北市河畔的“百间楼”。“百间楼”错落有致,屋前披檐,券门骑楼,烽火山墙一览无馀。古人有诗云:百间楼上依婵娟,百间楼下水清涟,每到斜阳春色晚,板桥东泊卖花船。形象的诠释了“百间楼”的传说。
沿着一条弯弯的河流前行,一道道烽火山墙,一个个园拱券门,一座座河埠石阶,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,来到了旧时光。两岸的旧宅,居民忙碌的身影,都在清澈的河面留下了完美的倒影,真是一河两岸互观景,隔岸相看两不厌。 南浔,没有太多的现代商业喧嚣,在这里依旧可以看到这个古镇最真实的居民生活,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,他们依旧在河边过着自己悠闲的生活。 河流是南浔浓墨重彩的一笔,一条大河成十字,贯穿了整个镇子,连接两岸的每一座桥梁,每一条小巷,每一个转角,步换景移,都是那么清幽雅致,好似一幅古朴,淡雅的诗意水墨画。 南浔文化底蕴深厚,人才辈出,书香飘逸。这里曾经“九里三阁老,十里两尚书”。嘉业藏书楼内,一层层木制方框书架内摆满了整齐的古书籍,散发出缕缕翰墨书香。 门上的雕刻都是字,可惜水平有限,看不懂。
藏书楼前是一个花园,花园虽不算太大,但树木高大,绿树成荫,游客们在树荫下品茶闲聊。由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在绿水环绕之中。 小莲庄,一个私家庄园。位于鹧鸪溪畔,庄园分为两部分,庄内,绿荫环抱着粉墙黛瓦,外园是十亩莲池,一根根挺直的枯荷,等待着来年叶绿花香。莲池旁怪石叠峰,曲桥通幽,整个园子的布局匠心独特,恍若人作天开。
东升楼,供女眷们赏荷,观景。 刘氏梯号,俗称“红房子”,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建筑。和其他几处古宅一样,由于传了几代人,从明清时期到民国,里面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自然不同,所以基本都是中西合璧。中式部分,古朴典雅,西式部分,精致,富丽堂皇。
南浔,是一个让人重温逝去岁月的地方,斑驳的石桥,青砖石板路,还有那怀旧的麦芽糖,以及儿时的一碗双浇面。让人回味无穷。 美哉,南浔,不虚此行。
|